
售前咨詢
400-075-1863
售后咨詢
400-688-8750

蔬東坡微信公眾號
在農村,生鮮農產品品類很多,但是在銷售上卻是很令人頭疼的事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(fā)展,很多生鮮電商出現,讓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取想要的新鮮的水果、蔬菜等生鮮產品。針對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,很多農民也想要自己做農產品生鮮電商。但是事實上,雖然互聯網技術發(fā)展迅速,做農產品電商也是好想法,但是,農產品電商在實際的運作中,還是面臨著很難賣的問題。
為什么會出現生鮮農產品難賣的問題?
一、生鮮電商平臺運營成難題
現在很多的農民還不怎么懂網絡,更別說是營銷了,很多的農民辛苦了大半輩子,對手機的概念還停留在打接電話上面;
即使現在網絡已經普及了,但是會生鮮電商平臺運營的人畢竟還是很少的,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農產品的銷售。
二、生鮮電商平臺存在風險,農民抗風險能力差
對個人開放的電商平臺,比如淘寶,多存在大量的交易條款,押金,推廣費等等,絕大部分果農是搞不懂的;
而且類似這樣的生鮮平臺,還有虧錢的風險,再加上農民抗風險能力本來就弱,因此農民自己做農產品電商不多,這樣就限制了農產品的銷售。
三、農產品包裝、物流都存在問題
有的果農的小輩靠對網絡的了解在微信或淘寶上賣,包裝和物流卻是大問題。
單是包裝首先要保證當地有供應,紙箱泡沫箱冰袋等等,為了果品安全和保鮮,包裝的開銷幾乎和水果本身價格(原產地)相當。
發(fā)快遞的價格需要有量,沒有量,光快遞費就把人嚇跑了。
而偏遠山區(qū),作為快遞公司成本更高,而果農怎么保證一個量,都是難以搞定的問題。
?四、冷鏈物流成本過高
因為農產品一般都不易保存,尤其是一些生鮮蔬菜、水果等,很依賴冷鏈。農民自己種的生鮮產品,在常溫下面不利于長途的運輸,需要了冷鏈配送,這就需要自建或者和第三方物流合作。
這樣的話成本就很高了,所以很多的農民更不愿意這樣去做。
所以收獲的農副產品還只能賣給販子,一旦市場出現了波動,水果賣不出去的時候,販子給出的價格就非常的低,農產品銷售更困難。
因此,從更長遠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,做農產品電商不是不行,關鍵是要如何解決上述4點問題。在個人看來,提高現有的客戶滿意度,樹立農產品品牌形象,或許可以搏一搏。